倒置相差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的使用XXX,YYY,ZZZ(版权所有,仅限个人1 倒置相差显微镜倒置相差显微镜,是将相差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相结合的产物,倒置相差显微镜既具有倒置显微镜的倒置观察方式,同时又具有与相差显微镜相一致的成像原理。因此,研究倒置相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就需分别研究倒置显微镜和相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1.1 倒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倒置显微镜组成和普通显微镜一样,主要包括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光学部分。其中与普通显微镜有明显区别的是:物镜与照明聚光系统的相对位置。相比于普通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的物镜与照明聚光系统以载物台为轴颠倒位置,物镜在载物台之下,照明系统在在载物台之上。这样的构造使得照明聚光系统与载物台的有效距离可以显著扩大,便于放置培养皿、细胞培养瓶等较厚的待观察器具,而同时物镜与材料之间的工作距离不必很大。图 1.1 倒置显微镜由于倒置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般都是培养的细胞,透明性大,结构对比不明显,故倒置显微镜常配备相差物镜,实际上也就构成了倒置相差显微镜(图 1.1。1.2 相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1.2.1 光学知识镜检时,视场中的样品只有在其透射光的波长(颜色和振幅(亮度与周围介质有明显变化时,才能被眼睛所分辨。照明光线通过无色透明的物体时,透射光的波长和振幅都不发生明显改变,尤其是振幅,几乎无变化。所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时,难以辨清这样物体的结构,必须借助于固定和染色等理化方法,使样品和背景的透射光在波长或振幅上发生变化,即在颜色和亮度上有所差异,以供识别—束光线在透过折射率 n 不同的透明介质后,产生的衍射光和透过的直射光的波长没有明显变化,只是衍射光的振幅稍小于直射光,这也是透明不均质物质产生些许明暗变化的原因,但这—点变化很小,并不能有效分辨。变化明显的是衍射光相对透射光在相位上有 1/4 九的滞后,虽然人眼不能分辨相位的差别,但可以分辨振幅和波长的变化。相差显微镜就是利用这—点,将相位的差别转变成振幅的变化,也就是将本来均为透明但折射率不同的各个结构显现出明暗差距,从而可以被清楚地分辨。可见光光线通过介质水或其他小分子匀质物质时,由于介质分子远小于可见光波长,故而光的衍射现象并不明显,可以说透射光是直射光。但当可将光透过细胞结构或其他粒径与入射光波长相近的物质结构时,就会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透射光转化为衍射光。也就是说,细胞等常见观察物的结构大小刚好可以使可将光产生衍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