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出路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是一个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个经济体的兴衰,最终取决于其实体经济的效率、规模和总体实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领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出现了发展动力不足、资本脱实向虚、创新能力不强等一系列复杂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6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着力发展实体经济”作为 2017 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大重点任务之一。这是党中央深入分析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为解决中国经济“重大失衡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性部署。一、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如何认识破解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找准实体经济发展的出路,是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我们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一)企业生存负担较重,整体盈利能力不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传统要素成本优势正在消失,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一方面实体经济运营成本不断攀升。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衰减态势明显,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正在加强,进而导致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不断抬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尤其是目前我国企业税负较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实力和创新激情。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整体盈利能力不高。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整体产出效率不高,盈利能力下滑,主要是源于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较低,产能严重过剩与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矛盾突出,多数行业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同时,融资成本和非税负担居高不下,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率持续走低。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工业企业总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 2.3%,为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 年 12 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8443.5 亿元,同比增长 2.3%,增速比 11 月份回落 12.2 个百分点。(二)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实体经济受到挤压近些年来,资本的“脱实向虚”态势比较明显,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资本急剧膨胀,聚集了过多的发展资源。这样不但扭曲了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关系,而且严重削弱了实体经济发展新动力赖以形成的基础。一方面资金更多地向房地产集中近年来,由于部分地方政府长期过度看重房地产对 GDP、财政收入的贡献,甚至一度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