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原子物理学简史和大事年表..

原子物理学简史和大事年表.._第1页
原子物理学简史和大事年表.._第2页
原子物理学简史和大事年表.._第3页
原子物理学简史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的结构、运动规律及相互作用的物理学分支。它主要研究:原子的电子结构:原子光谱:原子之间或与其他物质的碰撞过程和相互作用。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探索,直到 20 世纪初,人们对原子木身的结构和内部运动规律才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之后才逐步建立起近代的原子物理学。1S97 年前后,科学家们逐渐确定了电子的各种基本特性,并确立了电子是各种原子的共同组成部分。通常,原子是电中性的,而既然一切原子中都有带负电的电子,那么原子中就必然有带正电的物质。20 世纪初,对这一问题曾提出过两种不同的假设。1904 年,汤姆逊提出原子中正电荷以均匀的体密度分布在一个大小等于整个原子的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则一粒粒地分布在球内的不同位垃上,分别以某种频率振动着,从而发出电碗辐射。这个模型被形象的比喻为“果仁面包”模型,不过这个模型理论和实验结果相矛厉,很快就被放弃了。1911 年卢瑟福在他所做的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原子的中心是一个重的带正电的核,与整个原子的大小相比,核很小。电子围绕核转动,类似大行星绕太阳转动。这种模型叫做原子的核模型,又称行星模型。从这个模型导出的结论同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很快就被公认了。绕核作旋转运动的电子有加速度,根据经典的电磁理论,电子应当自动地辐射能竝,使原子的能呈逐渐减少、辐射的频率逐渐改变,因而发射光谱应是连续光谱。电子因能虽的减少而循螺线逐渐接近原子核,最后落到原子核上,所以原子应绘一个不稳定的系统。但事实上原子是稳定的,原子所发射的光谱是线状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些事实表明:从研究宏观现象中确立的经典电动力学,不适用于原子中的微观过程。这就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子现象,探索原子内部运动的规律性,并建立适合于微观过程的原子理论。1913 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卢瑟福所提出的核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原子光谱的经验规律,应用普朗克于 1900 年提出的竝子假说,和爱因斯坦于 1905 年提出的光子假说,提出了原子所具有的能虽形成不连续的能级,当能级发生跃辻时,原子就发射出一定频率的光的假说。玻尔的假设能够说明氢原子光谱等某些原子现象,初次成功地建立了一种氢原子结构理论。建立玻尔理论是原子结构和原子光谱理论的一个重大进展,但对原子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时,却显示出这种理论的缺点,因此只能把它视为很粗略的近似理论。1924 年,德布罗意提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以后的观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