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形成与缺陷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形成与缺陷_第1页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形成与缺陷_第2页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形成与缺陷_第3页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形成与缺陷作者:刘利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第 01 期摘要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在对主流企业理论的质疑和批判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虽然在过去的 30 多年间利益相关者理论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迄今为止,它还不是一个非常完善的理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作为一种重要理论,它没有形成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作为一种学术观点,它缺乏实证研究;作为一种反对意见,它不能完全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作为一种实践论,它缺乏可操作性;作为一种对立理论,它既没有彻底推翻“股东至上主义”,也没有取代“股东至上主义”的主流学说地位,在与主流企业理论的较量中,它始终处于非主流地位。关键词利益相关者理论;历史回顾;缺陷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09)01-0020-(05)利益相关者理论是 20 世纪 60 年代左右,在美国、英国等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型公司治理模式的国家中对主流企业理论的质疑和批判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并不完全是股东的实物资产的集合体,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拥有企业所有权。为了保证企业的持久生存和发展,公司治理安排必须恰当地考虑和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要给其他利益相关者留有足够的发言权。该理论的诞生告诉人们,企业的发展需要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投入和参与,股东仅仅是企业众多利益相关者中的一个,仅仅关注股东的利益是不够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的历史回顾人们很早就关注企业利益相关者,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人们就开始关注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主体,如雇员、供应商、消费者、分销商等等。19 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谋取利润是公司绝对的不可放弃的社会责任,企业没有权力去做其业务范围之外的事。1929 年美国纽约股市大崩溃,美国陷入了历史上罕见的大萧条时期,人们开始反思公司是否有义务对其他利益主体负责。在此背景下,发生了 1929—1935 年的伯利与多德之争。多德提出,董事除对股东利益负责外,还应对其他利益主体负责。伯利却认为,公司不能对其他利益主体负责,否则就会削弱甚至颠覆“所有者控制公司,管理人员对所有者负责”的公司法则。多德对此进行了驳斥,多德认为,企业财产的运用是深受公共利益影响的,企业管理人员的权力来源于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所以管理人员应平等地承担起股东和企业其他利益群体的责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wxg+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