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戴励女士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译制片的制作流程,东盟国家媒体人也向中国同行们提出了许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整个沟通过程充满了轻松愉悦的气氛。这次沟通活动是 2024 年 5 月 8-21 日举办的 2024 年东盟记者全媒体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其中一项课程。本次由中国商务部主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承办的研修班,“”围绕 全媒体 这一主题,邀请中国主流新媒体代表、政府相关部门官员和大学知名专家、教授为学员授课,就中国国情、中国媒体基本情况、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中国新媒体进展、“中国与东盟全媒体合作的现状及前景等进行专题讲座,以期帮助东盟国家媒体 全面、深”化地了解中国,加强双方全媒体沟通合作,从而准确、客观地报道中国 。“”信任这次充满创新性质的研修班将为我们带来诸多利好。 研修班学员代表、伦敦公共关系学院雅加达分校媒体关系学院副院长瑞兹卡·塞普提安娜(RizkaSeptiana)女士這样评价道。“”信息时代 新世界 ,共同应对跨文化沟通的挑战“研修班的举办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次沟通知识、分享经验的机会,更给予我们一次与”东盟其他国家的朋友们进行文化、经济、新闻学等领域全方位合作的机会。 瑞兹卡女士说道。在她看来,东盟是由 10 个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共同体;中国文化也十分多元。双方在语言、传统、宗教哲学、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尽管中国一东盟所在区域有很多机遇,但彼此的不同也让内部沟通更加复杂。然而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都是有利也有弊的,加之中国与东盟国家多元文化的复杂性,更使得媒体在报道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例如在新媒体、大数据蓬勃进展的背后,存在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普通受众似乎更同“”意优先接受符合自己期待的报道,其结果便是同类信息在一个名为 同温层 的闭塞圈子中“”不断传播自我发酵,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困 在各自的小圈子中,同时又对彼此抱有偏见进而相互排斥。“”同温层 现象的存在是对我们常识的一种挑战。我们往往认为新媒体的蓬勃进展能够让人“”类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不断拓展人们与信息的接触面,使得 兼听则明 成为认知的常态。但事实却正好相反,我们猎取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存在单一化的情况。共建全媒体平台,促进民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实现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社会基础。尽管顶层设计可以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携手前进的催化剂,但要真正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