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党组织:鉴于前期在中国出现的百年一遇的旱灾抑或是近期的俄罗斯地铁爆炸案,个人觉得无论是国内或者是国外,都需要将短线思考模式渐变成为长线思考。当然,对于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在广泛意义上也揭露出了短线思考的危险性,特别在于抓好基层工作和反腐倡廉“”“”“”的问题上,短线思考局限了整顿以及调查力度也无意中在 反 、 惩 、 防 三方面各放出了一条生路。我并不是说短线思考就没有好处了,大部分的社会机构最终都会倾向于短线思考。由于受到来自各方面日益增长的压力,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尽快见到成果,而出成果就意味着因当时当地的需要。这种短线思考的重点在于解决问题,并没有给设计、猜想、建设、讨论留更多的空间。假如作为一个职业新闻记者,短线就显得不可或缺了。因为对于新闻记者来讲,当前甚至是当刻都应该好好把握,而把握了当前也等于把握了未来。不同的国家的民众在于处理事务的不同方面对短线思考需要谨慎把握。就拿股份来讲,在美国,每个季度都有股票分析师提出报告。假如分析师指出你的公司股份下跌,人们就会大量抛售,使你公司的股价跌得更低,于是,你的公司就会变成别人购并的目标。然而在日本,持股人是最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公司,其次是员工、消费者、银行、最后才是持股人),因此日本人对于投资的思考更具有长期性。美国的高层主管常常跳槽,刚到一家公司时,主管必须做出成绩才行,然而一旦主管跳槽,原先做出的成绩就只能是昙花一现了。日本的工作流动性则比较低,主管会把自己的决策贯彻到底,直到有成果出来。美国主管必须追求快速周转,必须实行让本公司股价上涨的行为,但要实行长期投资行为就比较难了。再涉及到我们自身的话,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了。一种短线思考可以说已经占据我们整个身心。这也是没办法,四级六级的考试,考前狠补就能过的大学考试已经助长了很多人短线思考甚至某种意义上的不思考的能力。这会是相当恐怖的,大脑是一个自我组织模式,并会将自我组织的信息系统和桌面系统做出比较,长期的一个大脑停顿会影响到人的逻辑能力以及感知系统,到时丧失的也许就不止是周边的世界而是你自己了。有些同志当然会认识到问题的严重,闲暇时间会靠大量的书籍来弥补,但是我小声问一句:一本好的书能让你像温总理一样读半百遍嘛?现在的思维方式让看书也似乎成了一种任务,我在看书的时候会常常性地去看页码,更甚者会规定自己每天看几页,这种短程思考或许并不危险,但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