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的 2024 年 1 号文件终于全文公布,整个文件共分八大部分三十条。八大部分包括:其一是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其二是水利改革进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七、不断创新水利进展体制机制;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一号文件有不少新提法,其实媒体已报道过不少。最实质的新亮点我总结为六点,主要包括:1.提出水利的三性: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为什么在三十多年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全国财力物力极度匮乏,我们却能在各地兴修起各“”“”种农田水利设施,反而到了现在,国家财政大力向 三农 倾斜, 一号文件 屡次强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收入和资金投入能力较过去而言亦有大幅度提升的情况下,农田水利设施却难以抗衡大旱等灾情考验呢?核心原因在于,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呈现出市场和“”政府 双失灵 的局面:一方面,由于农田水利是公共品,私人投入激励不足,市场机制无法发挥其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另一方面,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公共投入出现严重偏差。从数字上看,尽管我国对于*水利建设的总体投入一直在不断上升,但实际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大约有 60%的财政支农资金主要用于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气象事业进展,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的仅占 40%左右。其中,能够分给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的费用就更微乎其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有 70%以上的村庄没有任何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而能够获得投资的村庄仅占 9.56%。从农业来讲,农民从事粮食安全的工作,目前我国已实行的是低粮价战略,所以国家应该拿大头。但这个公益性还有副作用,既然公益,就是低价或者无价,难以吸引地方政府与社会资金进行投入建设。2.力争通过 5 年到 10 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文件提出要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资源安全 四项任务。具体指标是: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 6700 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到 2024 年要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 多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55 以上;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基本建设水资源和河湖健康的保障体系,等等。县级以上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