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党组织:什么样的人格是党员必不可少的影片《第一书记》中的沈浩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诠释。沈——浩同志用他的行动向我们阐明了党员的必备人格时刻挂念着百姓,以老百姓为根本。本是城里人,家里又有老母也有妻儿,沈浩同志有太多的理由可以选择在城里进展,但是他没有,他选择了奉献于农村。目前有这样一个很火的说法就是:做官的不一定干事,干事的不一定在做官。显然,沈浩同志的思想就更加倾向于后者。他辞去了省财政厅的职务,毅然奔赴小岗村。在沈浩同志的眼里,小岗村是复杂的。他反复地强调。可是这并丝毫没有减少他的奉献精神。因此,在第一次见面会上,沈浩同志能够叫出每个人的名字,每个人将家里是什么状况,一个走马上任的村官如此仔细的态度无疑惊呆了我。令我更为敬佩的是:他的以百姓为根本的思想并不停留在空想的阶段。而是将这些思想都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沈浩同志一到小岗村就当机立断决定修路,为了这个目的,他七尺男儿不断跑各个行政部门,向领导低声哈气地求赞助;为了这个目的他还积极地去解决村民福德的问题,一个原本只准备在小岗村干三年的党委书记毫不避嫌地解开了历史的伤——疤老领导个体占领集体资产的问题,他还为此遭人毒打。最终,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建了小岗村几十年梦寐以求的路。他并没有停留在历史的脚印里,他认识到必须要进展,还需要建立桥梁。带领着老百姓自己动手,准备材料,建立桥墩;跑遍中央和地区,苦口婆心游说铁路局个领导为了小岗村停车让他们接桥墩。他又成功了。当然除了建路方面,她还做了很多团结小岗村老百姓的好事。在下雨的时候顶着破雨衣去看望百姓,亲力亲为,为贫困百姓修建房屋。不计前嫌,给福德家张罗开餐馆。妻子小勤送的奶羊,他毫不犹豫地送给了村里的孤寡老奶奶。就连在和老母、妻儿短聚的时候村子里的拆迁出现问题,他也是立马赶回村子里细心解决。他一个新来的村官,为了每一位村民,他鞠躬尽瘁,他甚至给老奶奶的儿子披麻戴孝,值班丧事。三个彼此仇视的老前辈在他的感化之下也冰释前嫌,福德家也打心眼里把他当哥,整个小岗村农业进展了,工商业进展了,人民一团和气。而他,付出了太多。妻子一年 365 天,能见到他的日子用手指就能扳出来;女儿正值中考的关键时刻,他却完全不能像一个平常的父亲那样守护在女儿的身边,给她辅导辅导;年过 9 旬的老母一见到他就唠叨个不停,不停叫乖乖。他本应该平日在省里坐坐办公室,周末陪陪家人或者和三五两个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