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中越边境辛柏林雷达被袭事件始末1984 中越边境辛柏林雷达被袭事件始末 一 1984 年 4 月,我军收复了云南边境的老山、者阴山等骑线点阵地,开始转入防备。当地地形复杂,高低落差大,因此越军使用最多的重火器就是迫击炮。越军常常利用地形,制造假目标、假发射点,诱使我军浪费炮弹。以至于我军上报的摧毁的迫击炮数量已经超过了敌军装备的数量,但敌军仍在继续向我军开炮。我军也常常派炮兵侦察人员携带观瞄通信器材潜入敌人后方为我炮群指示正确的目标,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炮兵侦察人员也要冒很大的风险。 我军把从英国进口的一台“辛柏林”炮位侦测雷达(时价十几万美元)部署到了前线。“辛柏林”(Cymbeline)是一种近程的迫击炮侦察雷达。自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起在英国和联邦德国军队中服役,对 81 毫米迫击炮的探测距离可达 10 公里,对 120 毫米迫击炮的探测距离可达 14公里。通过探测敌迫击炮的弹道并进行解算,就可以精确推断出敌军迫击炮阵地的位置,从而引导我军火炮进行反击,打得越军很是狼狈。 越军为了夺回老山战区的战场主动权,策划了所谓的“84MB 北光”计划,企图以加强师规模的兵力再度抢占老山等边境骑线点,在越军的大规模反扑前后,越军特工队很是活跃,常常潜入我境执行破坏、袭扰任务,袭击军事目标、绑架边民,“辛柏林”雷达被袭事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1984 年 7 月 4 日晚 23 时许,越军 821 特工团 406 营 7 连一个排从 1134 高程点两侧垭口潜入我境,尔后以逐点观察、逐点推动的方式,于 5 日拂晓行进至预定集结地——白石岩山洞埋伏。5日敌对白石岩地区诸阵地进行了一昼夜的抵近观察。6 日 0 时 30 分左右,除留一个组在白石岩山洞担任警戒和接应任务,余敌编成 4 个小组秘密接近目标区,分别以一个组袭击我 160 迫击炮阵地和陆军第 41 师第 122 团 9 连 3 排。另二组从左右翼偷袭我昆明军区(现已并入成都军区)炮兵仪器侦察营的“辛柏林”雷达阵地。2 时 30 分,敌同时开火,2 时 40 分行动结束,我亡 10 人,伤 49 人,敌亡 1 人,伤 10 人。敌完成偷袭后,各袭击组沿原路线撤退至白石岩山洞,对伤亡人员稍做处理后,于当日 6 时前按原渗透路线撤至境外。 事后查明,由于战场管理不严,事发当晚,换岗的哨兵叫醒该上岗的战士后就去睡觉了,但该上岗的战士答应一声又睡过去了,这是敌特工队可以顺利溜进来的重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