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壶口瀑布》公开课教案一篇17.《壶口瀑布》公开课教案一篇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说起“瀑布”,我们常常会想起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飞瀑,想起“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的奇景。那么,壶口瀑布,它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全文,同时将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圈画下来。(1 分钟)二.借助朗读,初步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壶口瀑布壮阔、雄伟的气概。 1.3 分钟默读课文,然后圈划出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2.与小组同学沟通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圈画这些语句(6 分钟) 3.再给同学们 1~2 分钟时间,小组协商一下:①就刚才小组讨论中提到的语句,选择 1~2处准备全班沟通;②选好沟通代表,也可以考虑分工合作,谁负责朗读,谁负责解说。 4.全班沟通(10 分钟) 2.播放 VCD 片断(2 分半钟) 老师配词(朗读):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如千军万马滚滚向前……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收尽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 4.同学散读,思考(2 分钟) 5.全班沟通 可能落脚点:“枯水季节”; “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显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8.简介黄河大合唱。(2 分钟) 1938 年 11 月武汉沦陷,我国现代诗人张光年(即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从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的怒涛漩涡,目睹黄河船夫与狂浪搏斗的情景,到达延安后便一直酝酿《黄河》词作,终于在 1939 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到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其谱曲。1939 年 4 月 13 日《黄河大合唱》首次公演,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50 年后的 1988 年,我国著名散文作家梁衡写下了《壶口瀑布》,2024 年的我们在《黄河大合唱》的不朽乐章中朗读《壶口瀑布》,我想,大家的感悟应该是很多的。四.作业(任选) 1.摘抄、背诵一段喜爱的语句; 2.找一幅或一组壶口瀑布的照片,配一段文字(也可以是诗句); 3.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