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后女作家 2001 年-2024 年讨论综述_文化由于这代人多半为独生子女,她们的文本特征没有强烈的性别差异,加之创作成就似乎有限,所以在评论她们的作品时,总体是将她们作为 80后文学群体中一员进行多视角批判,喧嚣过后,回归客观,目前已有人关注到 80 后文学群体中的一个小群体 80 后女性作家,对她们的讨论可分两局部。一、文化讨论80 后的出场有着独特的时代文化背景,从 20 世纪末九十年代以降,随着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尤其是群众传媒迅猛开展,这场景是当代的年青人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生活现状,浸染其中的 80 后一代,尤其是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在很大程度上都慢慢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的特性,他们的消费观念也随之慢慢形成。群众文化和群众消费形成和开展的后果就是人们,特别是都市里的青年们开始以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进入新世纪,进而影响到她们的后期的文学创作。创作中呈现的特征也引起评论界的关注,目前有关文化关注的评论主要分为:一是,从消费文化视角分析她们的创作过程、文本内容显现。如《80 后写作与青年亚文化》〔华中师范大学,苏文清,2024〕、《消费文化影响下的 80 后写作》〔河北师范大学,梁瑛,2024〕和《消费语境里的自我表达》〔华南师范大学,黎玉娴。2024〕这几篇论文中都提到消费文化影响下,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盛行、有用主义、功利主义逐渐取代了理想主义的商品经济时代,因而在他们的作品中缺少对于宽阔的变革中的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更看不到锐利的社会矛盾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他们的创作更多的是对校园生活、青春期风花雪月的描述,对个体情感的宣泄和对时尚世俗生活的追捧,带有明显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二是,群众文化对文学生产的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也随之发生重大转变。如《群众传播视野下的 80后文学现象讨论》〔山东师范大学,杜聪,2024〕中提到,群众媒体对文学生产不断调整,并出现了 80 后文学这样的创作局面。文章分析说群众媒体已不仅是文学的载体或介质,它形成了新的文学传播语境,即文学多样而复杂的文化性凸显出来,除审美属性外,文学还有其他多种属性,必须把文学当作文化问题,置放到更为复杂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在拓展文学生产和传播空间的同时,也引发了作家、编辑、受众等文学群体的变动。三是,把世纪之交作为一个整体创作背景评论 80 后文学现象。具有代表性的评论有 2024 年上海师范大学杨建龙教授的学生沈佳的一篇硕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