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老师节”咋没成“送礼节”? 大学的“老师节”咋没成“送礼节”? 日前,湖北省襄樊市某高中的杨老师在自己的博客中表示:临近老师节,他却对自己的职业丝毫没有了荣誉感,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老师节现在已变成了送礼节。成都的一位有 10 多年教龄的语文老师认为,现在确实有一些老师暗示学生送礼形成了坏风气……家长和老师们都被这种社会风气所左右了,“即使老师不愿收吧家长也要硬塞给你,生怕你不收就是不喜爱他家孩子。”但一位匿名网友认为:作为家长,他实在是被迫“尊敬”老师,“贿赂多少也没人说,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就看你有多爱孩子。” 今日就是我国的第 25 个老师节。在这样一个理应向老师们表达敬意的日子里,我们却要来讨论一个有损于师道尊严的问题。不过,校园里的送礼之风确实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且极大地损害了广阔老师的整体形象。既然一位老师主动“挑起”此事,我们也不妨探讨一番。那么,“老师节”变成了“送礼节”,究竟是谁的错呢? 我首先想到了学生。一般来说,给老师送礼首先是孩子的要求,而且孩子们还容易产生攀比的心理,这肯定是送礼之风不断升级的直接原因。但孩子们有错吗?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节给老师送礼可能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少不更事的他们,可能也意识不到“送礼”会成为父母的负担;再者,老师就像是父母,孩子想得到老师的关注甚至想向老师“邀宠”,难道不是正常的吗? 我又想到了家长。一位家长说,他是“被迫”的。被谁迫的?报道说,有一些老师“暗示”学生送礼,但这样的老师肯定只是极少数。我信任,的压力还是来自自己的孩子。他们不想自己的孩子在任何方面落于人后,包括“送礼”;他们更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老师“忽略”,以致影响成绩……要知道,现在的班级都是严重超标,一个班动辄七八十人,而讲台上只站着一个人。因此,家长肯定是无辜的。 老师当然是漩涡的中心,他们所受到的批判最多。一位老师说,“即使老师不愿收,家长也要硬塞给你……”我信任,这个因素是存在的,尽管这其中可能也不乏矫情。这些年来,老师的收入水平相对下降,社会地位也呈下降的趋势,他们的荣誉感降低了,失落感自然增强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的礼物或多或少也是一种弥补或安慰。襄樊的那位杨老师也许以此为耻,但要所有老师都那么认为似乎也是苛求。 成都的那位老老师,把问题归结为“社会风气”,不能说这不是一个原因。但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