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住宅现浇楼板裂缝的产生与防治要点随着城市住宅建设步伐的加快,不少住宅小区相继建成,许多住户陆续搬进新居,他们对住房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一些现浇楼板出现的裂缝情况非常关注,担心这些裂缝最终会引发不安全事故,而纷纷向建筑质量监督部门投诉。如某市一开发商共建 6 层楼住宅 16 幢,建筑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砖混结构,初装修,一梯二户用砖墙分隔,每层设有圈梁同楼板整浇,板厚 100mm,混凝土标号为 C20,房屋长约 80-90m 之间,不设伸缩缝,底层为 2.2m 车库层,基础采纳 C20 钢筋笼灌注桩。该小区于 2025年 10 月完工,竣工验收时,未发现明显裂缝,在住户装修时,发现楼板有裂缝出现,故联名向质量监督部门投诉,经实地踏看,16 幢房屋均存在深浅不一的裂缝。裂缝宽度在 0.2mm-0.4mm 之间,裂缝位置绝大多数处在板四角,朝阳处更为明显。于是,质监部门组织有关单位,首先对房屋沉降量和倾斜度进行复查,结果都在允许范围以内,再查看施工图纸也符合有关法律规范要求。鉴于上述情况,经过仔细分析,确认裂缝原因有以下几点:1、引起现浇板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因为混凝土在自然硬化过程当中,由于水份不断蒸发,而体积渐渐收缩,但板四周受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缩,所以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现浇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必定会引发现浇板开裂。而且裂缝部位多发生在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板角处,却与墙阴角线相垂直。2、现浇板上过早施工,加荷引起的裂缝。《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法律规范》规定,混凝土强度达到 1.2N/mm2 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但开发商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在刚浇好的现浇板上或混凝土尚处在初凝和终凝阶段,就随意踩踏,搬运材料,集中堆放砖块、砂浆、模板等。过早的加荷,人为地造成了现浇板裂缝。3、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大家知道,水泥在常温下具备凝聚硬化快,水化热大等特点,尤其在夏天,混凝土浇筑后,水化热释放量大,混凝土在高温下,得不到及时浇水养护,而失水收缩,使混凝土发生干裂,最终导致开裂。调查中发现,居多板角裂缝都处在遭受太阳直接曝晒的朝阳面。4、房屋过长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也是导致裂缝的原因。开发商为了节约土地,往往不顾及房屋长度,使房屋整体过长,也不设置伸缩缝,由于缺少必要的伸缩缝,当房屋的自由伸缩度达到或超过应当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也会出现裂缝。5、板负筋下沉产生的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