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如何创新伴随全球企业近一个世纪的创新实践,今天,企业的创新范围已经从技术、产品、营销向组织、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扩展,创新内涵也逐步涵盖了流程、制度、文化、方法等方面。用一句话简单总结:企业创新就是围绕“开源”与“节流”进行的实践。哪方面的创新是针对“节流”的呢?管理创新!管理创新的目的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针对生产流程的管理创新,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扩大产能。针对物流领域的管理创新,有助于企业提高交付速度、交付时间准确性和货品安全性等。应该说,中国企业对诸多管理创新方法还是比较熟悉的。近年来,中国企业先后引进的TQM、ERP、MIS、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等管理方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哪些方面的创新是针对“开源”的呢?营销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都是解决企业开源、增收问题的。在以上领域,中国企业最擅长的恐怕仅有营销创新。中国企业从做广告到开发渠道,从公关到促销,从搞关系到拉粉丝,从搜索引擎营销到事件营销,等等,营销创新绝对是经验丰富、五花八门。那么,与美国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创新缺什么?很显然,中国企业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都非常薄弱。在技术创新上,由于能力不足,中国企业吃过的亏非常多。例如,国内 DVD 企业曾经由于被国际企业索取的技术专利费占产品总成本的 20%〜30%而集体停止出口。又如微软公司,因其拥有大量专利,故向安卓制造企业以智能手机每台约 5 美元(占成本价的 5%)、平板电脑每部约 10 美元的价格征收专利许可费。而诺基亚拥有与智能手机通信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和非标准必要专利接近 7000 余件,且在全球没有与诺基亚签署专利授权的公司中,有 20%都集中在中国。如果微软并购了诺基亚,实现了自营战略目标,那么中国的手机市场将可能遭受颠覆性的灭顶之灾。由于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品大量同质化,企业往往会被迫互相杀价。一旦成本优势丧失殆尽,企业就会将压力转给供应商。而供应商为消化压力,最后不得不在原材料上以次充好,大量“注水”,从而造成劣质商品的横行。而消费者开始以为得到了价格的实惠,其实却让自己饱受如三聚氰胺奶粉、劣质服装、被污染的塑料制品和“楼脆脆”等劣质产品的毒害。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声誉扫地,助涨了进口产品的市场销量。中国企业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对创新的认知企业应该认识到:创新不是不可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