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据小学教师反映,有 35%左右的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常常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出现厌学、孤僻、焦虑及攻击性行为等偏差,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些孩子入学前忽视了在入学态度、情感反应和社会性方面的准备工作,造成了入学的障碍。因此,要使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在幼小衔接时期对孩子进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样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呢?一、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1.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制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孩子入园时间比较宽松,而小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到校;在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上,幼儿园大班一次活动时间是 30 分钟,而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是 40 分钟。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了一个“生活规律的坡度”。怎样才能引导孩子顺利地爬上这个坡呢?我觉得幼儿园首先应在大班孩子的作息制度上作出适当调整。如我们到了大班第二学期,早晨便要求孩子 8 点钟之前来园,教学活动的时间适当延长,逐步减少睡眠的时间等,以逐渐适应小学的作息制度。2.适当变换班级环境布置在幼儿园,教师组织活动时,孩子们一般都围坐在老师身边。而小学上课时,需保持统一的坐姿,举手发言都应有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这些要求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很高的。所以,为了拉近与小学的距离,我们在参观小学的基础上,把活动室的环境布置作了新的调整。首先按照小学生排桌椅的形式排列课桌,并设立了黑板。接着,让孩子做模仿小学生上课等游戏,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这样孩子入学后,对一些基本的常规已经有所了解和掌握,减轻了心理压力。二、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幼儿园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地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l•加强幼儿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安排丰富多彩的晨间活动,吸引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参加幼儿园晨练活动。在生活自理方面,及时提醒幼儿抓紧休息时间解大小便。坚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他们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习管理自己的衣物和用品。根据大班幼儿竞赛意识强的特点,开展比一比赛一赛活动,看看谁整理书包时速度最快,谁的书包最整洁,谁的值日生做得最出色等。通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