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管理班级常言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秋收的“万颗子”中凝聚着多少春耕者的辛勤与汗水,在教育教学这块圣地中耕耘更是如此。7 月的收获,凝聚着教师无数个披星戴月的日日夜夜;学生甜蜜的微笑,是教师无数的心血与汗水浇开的幸福之花。当坐在 7 月的星空下,翻阅记录在苦乐相伴的日子中曾有的经历,那种既有一分如释重负的轻松,又如享受一缕馨香的惬意的独特感受是无言形容的。岁月如诗,风雨如歌。当你倾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觉得怎样,等回头看看走过的道路印满深深的足迹,才发现那写在人生路上的却是浪漫的诗,是动人的歌。佛祖拈花现情韵,迦叶微笑留心中。佛祖拈花,迦叶微笑,是佛教中可遇不可求的境界,那是一种默契,那是一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理解,那是一份无言的感动,是一种心灵中共存的宽容与和谐,这也正是我所追求的师生关系的极至。爱是一切的源泉。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对于身心处在发展变化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更迫切的需要爱。爱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一种内心的渴望。教师只要真心的付出爱,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很容易使学生感动,一旦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就可以打开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理智,沟通师生的了解,增进师生的友谊,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依赖感,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对教师的尊重,接受教师的教育,教育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师”进而“乐其师”。一.爱需要真诚1.在学校中,几乎每个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都是出自良好愿望的,是出于对学生的好心。但是,不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良好愿望和好心都会得到学生的接受,或者说,不同的老师即使对学生有同样的教育要求和愿望,被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会不同,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不同的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学生对他们的真诚态度的高低感受不同,或者是他们对学生的真诚度高低不同,教育效果也就截然不同了。学生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到被信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全貌之后,才愿意去回应给老师信任感,这种师生之间的真诚沟通品质是双向互动地成长和培养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和接纳度有多高,对老师所传递的教育影响的接受度就有多高。学生对老师的言行是否一致非常重视,在一个言行一致的老师那里,学生的第一个心理体验是安全感,他不必担心这个老师的要求会前后不一致,不必担心老师会情绪化地变更对学生的各种管理措施,也从一个始终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