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财产交易法律问题研究王素娟 北方工业大学 教授 关键词: 虚拟财产交易/合法性/法律调整 内容提要: 针对现实存在的虚拟财产交易,从法律角度分析了其合法性问题,同时对规范和调整我国的虚拟财产交易秩序做出了法律上的分析;在阐述和分析相关问题时,考察和借鉴了国外的立法做法,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的立法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网络游戏市场的发展,虚拟财产交易也在逐步形成并快速发展:交易的范围逐渐增大:涉及网络虚拟货币、网络武器、装甲等虚拟装备、虚拟宠物、虚拟人物,ID 账号等等;交易的形式也逐渐多样,有虚拟财产之间的交易,如虚拟道具交易,虚拟货币交易等,也包括虚拟财产与现实货币的“虚实交易”等。 而从我国目前的立法与实践的状况分析,对虚拟财产交易的认定和规范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是现实存在的愈演愈烈的网络虚拟财产交易;而另一方面是法律的缺位。由于我国目前法律对虚拟财产的调整还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对实践中出现的因虚拟财产交易所引发的纠纷很难做出法律上的认定,因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事例 1:《新民晚报》报道:肖某从半年前开始,每天花大量时间挂在网上玩某款网络游戏,积累游戏中的虚拟货币,还按照“250 元人民币换 1000 万元虚拟货币”的市场价,花了 1 万元现金向别的玩家购买虚拟钱币。积累至今,他网络账户中的虚拟货币已接近 43 亿元。但两周前网络服务器出现故障,虚拟账户只能存钱不能取钱,肖某遂致电代理该游戏的运营商。岂料公司觉得玩家拥有43 亿元虚拟货币不可思议,竟然以“平衡游戏”的名义将其虚拟账户清零,经过几番交涉,也只肯补偿 100 万元。而肖某为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是否也有“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而心存焦虑 [1]。 事例 2:2005 年 4 月 6 日,北京一位游戏玩家在网上看到海南一家网游代练公司销售网游币。于是,按网站上的银行账号汇去300 元,购买 2000 万网络游戏“魔力宝贝”魔币。钱寄了,但未见魔币,该玩家几次致电该公司都被拒。直到该公司要求他再汇 200元,可一次性送 8000 万魔币时,他才知道自己被骗了。由于该网游代练公司网站上所留的地址和有效证件均在海南,该玩家便向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投诉 [2] 事例 3:合肥一名游戏玩家在游戏中得到一枚稀有的虚拟戒指,与一名四川玩家以 4000 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交易后,一名浙江玩家找上门来,表示愿意出 4500 元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