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的法律问题研究黄治斌摘 要:群体性事件严重破坏社会的正常秩序,已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激化的表现,大都是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引起的,有其矛盾积累演变的过程。目前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有着深层的社会心理危机,预示某些地方基层法律制度失灵。因此,本文作者认为治本之策是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将社会发展政策的重心从经济建设转变到民主、法治等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重。关键词:群体性事件;成因;依法行政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设想。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求就是要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基础上,调整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使各个阶层都能分享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近年以来,群体性事件出现增多趋势而且行为方式也日趋激烈,姥桥镇境内自 2008 年起连续发生多次群体性事件,如 2008 年底和县至沈巷镇中巴车车主春节前哄抬车票导致红光、杜姬庙两村部分群众围堵 S206 省道,要求和县公交车线路延伸至姥桥境内;2009 年6 月姥桥镇姥桥社区部分群众为姥桥镇康复医院征地纠纷围堵姥桥镇政府;2009 年 10 月姥桥镇红光村委会三桥村民组和戚家山村民组百余名群众为兰花沟六十余亩土地承包权发生冲突;2010 年 6 月姥桥镇隐驾村委会一名女青年在和县人民医院患急性胰腺炎死亡,其家属情绪过于激动召集人员围堵医院;2010 年 8 月姥桥镇部分退休民办教师为待遇过低且长期得不到解决扬言集体上访并围堵县信访局;姥下河村委会曹十八村民组和范村村民组多年来一直为长江自然生成的外滩所谓的所有权产生着规模性的矛盾纠纷。这些群体性事件不仅严重干扰了政府的办公秩序,而且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日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制约因素。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既是维护稳定的迫切要求,也是和谐社会构建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的课题。本文试就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对策进行一下探讨。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解析及其现状(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解析从法律规定上解释,群体性事件主要是指 10 人以上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并将非法集会、游行、示威;影响社会稳定的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