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细读文本,把握说明对象核舟的特点,欣赏核舟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的奇特技艺、奇妙构思。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3、体会作者准确而生动的描述,学会有条理、准确而生动地描写。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2、学会有条理、准确而生动地描写课前准备:1、完成导学案:撰写核舟宝贝鉴定辞2、绘制“思维导图”(以核舟为中心语,将有关内容梳理出来)3、妙手丹青画核舟:根据文章的内容详细地画出核舟及人物的样子,尽可能还原细节,画得生动逼真。教学过程:一、回顾文章,鉴物之奇巧1.导入: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核舟,你认为哪个词更合适?——奇巧2.【活动 1】:为 CCTV《寻宝》栏目组制作宝贝鉴定辞。示例:宝贝鉴定辞格式名称+特征+年代+市场估价辞曰月白釉三足炉,造型精准,釉色莹润,釉面发色呈北宋钧窑特征,经专家鉴定为北宋晚期民钧窑精品。市场估价约 120 万元。核舟专家鉴定辞方式:课前布置预习作业,展示部分作业,让生点评。师:请大家从几位鉴宝师的鉴定辞中归纳出核舟的特点,同时从文中找出文本依据。预设:尺寸小:能以径寸之木、曾不盈寸内容多:通计一舟,为人五;……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形态异:各具情态、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价值高:盖大苏泛赤壁云、“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二、重点探究,品文之奇巧1. 过渡语:我们从几位鉴宝师的作品中体会到了雕刻者王叔远的“奇巧”,但是你们知道吗,有一个人的奇思妙手丝毫不逊于王叔远,他就是——本文作者魏学洢。一个核舟的“奇巧”是怎样被魏学洢写出来呢?这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重点——说明顺序。辞曰2. 【活动 2】:展示课前布置的作业“思维导图”(以核舟为中心语,将有关内容梳理出来)师生共同点评3. 问:作者为什么不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顺序一一介绍呢?明确:全文先总体介绍王叔远的雕刻艺术,再具体介绍大苏泛赤壁的核舟,最后对核舟雕刻做一个分类统计:总——分——总 具体介绍核舟主体时,是按实物的逻辑顺序:主——次 核舟的视觉主题部分应是中间的船舱。且窗上又刻有苏轼的名句,使读者可联想到这个作品的主题背景;主体既明,接下来船头三人为主要人物,故要先讲;船尾舟子是陪衬,故后说。4. 关注第三段,看魏学洢按什么样的顺序来把船头三人说明得简洁而有条理。方式:生小组讨论,师点拨① 参照物:以苏轼(主人公)为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