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到微处更动人 ——三单元作业设计为中心的小人物·大品格【学习目标】1.借助赏析品味,感知小人物形象。2.通过小人物群像分析,体悟大品格,人性的光辉,启发学生追求善和美。【学习内容】《阿长与<山海经>》《老王》《台阶》【课时安排】1 课时 二、教学过程:导入:看图片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这 2 张照片,如果走在大街上,你们觉得谁会被更多人关注?引出课题《小到微处更动人》(一) 找一找,初识小人物1.对话切入:长妈妈“像你似的小孩子,长毛也要掳的,掳去做小长毛。还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掳。”鲁迅“你是不要紧的。”1.为什么“我”觉得长妈妈不要紧呢? 那杨绛写的“老王”、《台阶》里的“父亲”是不是也如此不要紧呢?(从姓名、外貌、职业三方面进行分析)2.那么,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小人物(二) 想一想,再识小人物对话:长妈妈:“那里的话?!”阿长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请 1个同学有感情的演读这句话,你可加上表情或动作。1.从文中的那些事件看出阿长是有用的呢? 我们从这些事件,我们读到了细心关爱孩子,心地善良的长妈妈,她对鲁迅这个个体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2.请同学们完成导学单。“老王”、“父亲” 的“有用”各自又体现在哪些事件,并分析这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看屏幕上的题目要求:要求:①勾画圈点 ②时间:1 分钟3.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 大品格(三)品一品,重识小人物1.他们做这些事情难吗?有多难? ① 请从“阿长买《山海经》”、“老王送鸡蛋和香油”、“父亲造台阶的准备”任选一个事例来分析。 ② 先请同学们花 2 分钟独自思考。 ③ 再花 3 分钟讨论并组织答案。他们做了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情,并且比普通人做得更好!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脚越是踩着玻璃渣,手里越是捧着玫瑰花。(五)写一写,再显小人物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类似的小人物呢?写一写你身边“小人物”的“大品格”。活动 4 要求: ① 从姓名、外貌、职业等方面描绘人物的“小”。 ② 至少抓 1 个典型事件突出“大”品格。小结:【画品字】阿长说“我们就没有用么?”这是对别人的反问,也是对自己的信任。我们何尝不是小人物呢?我们虽然普通、平凡,但我们可以拥有美好的品格,我们也可以拥有神力,就如天上的星星很渺小,但一样可以发出自己的微光,成就自己的品格,这千千万万的微光汇聚起来的美丽星辰就是我们人类的大品格,人类的大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