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主备人教学目标⒈ 引导学生品析诗歌,把握作者情感变化。⒉ 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人格。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措施诵读、品味、想象教 学 过 程二次设计一、导入: 在七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一代“诗豪”刘禹锡所写的千古铭文《陋室铭》,在他一再被贬官的搬家生涯中,学到了他那种安贫乐道的精神和乐观旷达的情怀。我们还学习了他的一首《秋词》,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诗句中深深体会到了诗豪的豪情万丈!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刘禹锡的诗,继续走进诗豪的世界去感受那满满的豪情!二、解题⒈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题目,题目比较长,有没有铜须可能快速且正确地朗读标题呢? 明确:如果读得紧凑一点,我们可以这样读:“酬乐天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学生再读标题)(过度:这么长的标题蕴含的内容也应该是丰富的,那么我们可以从标题得到哪些信息呢?)⒉ 这个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呢?(重点字词解析探究) 明确:酬、乐天、见、赠。 酬:答谢,这里指以诗回赠。白居易。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样,相当于“我”。阔别重逢,酒宴写诗,白居易先赠诗,刘禹锡后酬诗。可见,这是一首酬赠诗。明确:那么这个标题告诉我们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初次相逢;第二层意思:酒席上白居易先写了一首诗给刘禹锡。第三层意思就是刘禹锡回赠了他这首诗。三、朗读⒈ 教师播放朗读师示范音频,学生赏析、学习。⒉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个别字音和重音,并尝试划分朗读节奏。明确: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3、学生朗读展示。(过渡:那么刘禹锡为什么要回赠白居易这么一首诗呢?在遇到白居易之前的这些年里,刘禹锡都有什么样的经历呢?)四、背景介绍公元 805 年,为革除弊端,王叔文进行了政治改革,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积极参与。但此次改革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很快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多次被贬,二十余年后才重回京城。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最高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返回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