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是什么器 是什么时期的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物,由作器人毛公〔厂音〕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该鼎制作精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物,由作器人毛公〔厂音〕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该鼎制作精巧,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毛公鼎文物价值毛公鼎通高 54 厘米,腹深 27.2 厘米,口径 47厘米,重 34.5 千克,由作器人毛公而得名。鼎为直耳,半球腹,足为兽蹄形,矮短而庄重有力,鼎的口沿还装饰有环带状的重环纹。整个造型浑厚凝重,饰纹简洁古雅朴素,具有浓重的生活气息,是西周晚期的鼎由宗教转向世俗生活的代表作品。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重器,鼎内壁铸有铭文,32 行,近 500 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最长的一篇,堪称西周青铜器中铭文之最。其内容叙事完好,记载详实,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该铭书法极其饱满庄重,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古典美。以致于出土以来,清末书法家们无不为之倾倒。毛公鼎的书法价值毛公鼎的铭文作为西周晚期金文的典范之作,表现出上古书法的典型风范和一种理性的审美趋尚,体势显示出大篆书体高度成熟的结字风貌,瘦劲修长,不促不懈,仪态万千。章法纵横宽松疏朗,错落有致顺乎自然而无做作,呈现出一派天真烂漫的艺术意趣。通过?毛公鼎?文字书写的完美布局,表现出西周晚期的文字书写形成了具有纯熟书写技巧和表现手法的形式和规律。毛公鼎铭文的笔法圆润精严,线条浑凝拙朴,用笔以中锋裹毫为主。在详细操作中应是逆锋而入,抽掣而行,提笔中含,锋在画中而至于收笔;其收笔未必笔笔中锋,只是轻按笔锋停顿即可,即所谓“平出之法〞。因此在临写时应特别注意表现出线条的浑厚、拙重与雄强之气。但在表现轻重变化笔意时,不可有故作颤抖之笔,否那么难以表达其真意而毫无生气可言。所以毛公鼎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临摹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