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专题 文言文对比阅读 教案设计《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教学目标:1.通过《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的对比阅读,能够清晰两篇文章的异同点,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出两篇文章的主旨。2.区分《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的“大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二者的联系与区别。3.理解两篇文章的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区分《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的“大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们整个初中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课内文言文可以整合成不同的篇目,我们今天重点复习一下理想生活篇中的两篇文言文《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通过这节课的对比阅读,我们能区分《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和《大道之行也》的“大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二、复习探讨1.提问:什么是理想生活?(学生自由发言)深层次提问:古人所期待的理想生活是什么?(小组探讨,代表发言)老师板书:(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思考相同点:写作背景、构想框架、社会现实分小组提问(1)这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分别是什么?生 1:陶渊明所处于一个战乱时代。生 2: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当时的纷争更多,国家更混乱。师总结:二者的写作背景是相似的,都处于混乱的战乱年代,也正是因为有此背景,所以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期待着有战乱能够平息,迫切地希望和平盛世的到来,人民能安居乐业。(ppt 展示)(2)这两篇文章为我们构建了什么样的理想社会?(可以用原文句子回答)生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是一个悠然自得的社会。生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是一个大同时代。师总结:从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都期待着人们应有的生活状态是一致的,人人有书读,人人有温饱,是一个“大同”社会。(ppt 展示)(3)结合以上的两个问题,我们能否从作者的期待中看出现实社会的模样?文章折射了什么样的现实社会?(学生发言)生 1:民不聊生生 2:乌烟瘴气生 3:......师:综合大家所说,我们能清楚文章折射的现实社会是黑暗的,是残酷的,战乱的时代可能横尸遍野,人民谈何安居乐业?(ppt 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