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黄鹤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篇课文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文章以写景抒情为主,通过对祖国壮美山河的描述,抒发作者的情感。在本首诗歌学习之前,我们已经通过七年级学习了多首诗歌,学生基本可以理解诗歌,知道把握重点并从景中品味作者情感。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律诗的章法结构,背诵并默写诗歌。(重点)2.结合相关背景,分析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能概括领会诗歌主旨。(难点)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平板授新课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众所周知,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有着美不胜收的山水资源,山川草木,风云月露,吸引着文人墨客流连其中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美丽诗篇。本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学习唐诗五首中的《黄鹤楼》,岁月流逝,古人已不可见,但山河依旧,我们依然可以借助想象穿越千年时空,去领略诗人为山水留下的文采风华。2.请同学们自读学习目标,确定本节课学习重点。3.提起唐诗,我们都知道在唐朝享有盛誉的“诗仙”李白,其地位之高不言而喻,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黄鹤楼》的作者却深受李白尊崇,这是为什么呢?(明确黄鹤楼)故事:黄鹤楼位于武昌蛇山,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武汉,它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据说李白也曾来到黄鹤楼观赏景色,一时诗兴大发,正准备拿笔题诗,谁知一抬头看到了崔颢的《黄鹤楼》。李白再三吟诵,大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为折服,只在下面留下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让诗仙折服的人究竟是谁呢?(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崔颢?)认识了崔颢,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首律诗,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律诗的相关知识,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小测评来巩固一下律诗的相关知识。(平板出示)巩固了律诗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玉不琢,不成器。书不读不知义。哪位同学能来给大家读读这首诗歌。指名学生读,注意“昔、载”的读音。2、高明的朗读者不仅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还能带上一定的感情,谁再来读读?如这是深沉的崔颢、这是忧愁的崔颢……3、学生结合注释,默读弄懂诗歌大意,并同桌互相说说。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微信公众号:初中语文匠三、了解了诗歌的大意,接下来我么一起走进诗歌去品析作者的情感。1、在一个晴好的日子里,诗人崔颢来到了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