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一、导入今天,带给同学们一位先师,请看课件。(PPT 展示孔子资料,竞猜人物)。教师展示孔子资料。请观察,孔子,名丘,为何不叫孔丘呢?子是什么用法?对,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我们知道的先贤圣哲带子的还有:老子、庄子、孟子、孙子等等,追思先贤圣哲之道,定能结出甘甜而又柔软的果实。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论语》在我们的心中种下思想大树。二、初读课文——植“种”于心宋代朱熹说,观书之前需熟读。那么熟读会背更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关键。今天,我就通过诵读的方式,将《论语》这颗种子植入心中。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做到读的正确,读出节奏,圈画不确定的读音。学生自由交流不确定的读音。教师展示 PPT,采取挑选种子的方法,将错误读音进行纠正与讲解。适时讲解通假字,“罔”的字形,“夫”的读音等。课文我们已经读顺,是否能读懂呢?请看课件,这里老师送给同学们一袋“化肥”,译文顺口溜,请同学们齐读。教师讲解译文顺口溜的用法。1.学生结合顺口溜与课下注释进行自译。2.小组或者同桌解决译文过程中的问题。3.全班解决或者老师讲解。教师测验学生译文情况,结合课件,并讲解加红字的用法。三、再读课文——发芽抽枝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阅读体验自然也不尽相同,读着你最喜欢的语句,你是否读出一份智慧,读出一个自我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章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教师讲解“习”与“说”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谈乐趣3.比较孔子的乐学与学生自己的乐学的差别-4.总结课文章节中对学生学习的启示-5.齐读:教师总结的关于学习的章节。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朋”的理解;乐朋的理解,“愠”的理解,“君子”的理解。7.孔子为我们的个人修养提供哪些宝贵的建议?(小组讨论,谈理解)8.-教师引导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如何提高自我的修养9.齐读:教师总结的个人修养的章节。四、美读课文——开花散香文言文经过千年的锤炼,语言表现力极强,给人以声韵的美感。教师结合: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从句式,语气,用词,修辞等角度赏析,指导诵读。学生小组自由美读,后分享美读。同学与教师适时进行点评与指导。(倒装、反复、感叹、对比)五、送读课文——分享果实独自看世间的美景但是没人分享是一种悲哀。请同学们看课件,教师出示现实中发生的情况,同学回答送给当事人《论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