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引起下方地铁隧道位移的控制措施1、引言基坑开挖卸载必定引起下方已有建筑物的位移,对下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产生影响甚至造成严重危害[1].控制上方卸荷对下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以及合理选择控制地下建筑物位移的工艺,保证下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成为工程界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上海东方路下立交工程基坑开挖位于已运营的地铁隧道二号线之上。在地铁隧道上方开挖宽达 18m、深 6.5m 的深基坑工程,基坑坑底距隧道顶部的最近距离只有 2.8m.常规的大面积开挖不能满足地铁隧道的容许变形要求,故采纳考虑时空效应的施工方法进行开挖。基坑开挖必定引起下方建筑物的位移,下方建构筑物位移量的大小与许多因素有关[2~4],如:基坑卸荷量(开挖深度)、卸荷模量、开挖方式(时空效应)等等。然而,下方建筑物所允许的位移量是非常小的。我们从施工工艺上分析开挖卸载对下卧隧道的影响,并提出控制措施,取得了成功。2、工程概况东方路下立交工程位于上海东方路、世纪大道和张杨路交叉口(见图 1)。下立交工程下方有已建及规划建设的 3 条轨道交通线穿过,自北向南依次为明珠线二期、地铁二号线及规划地铁 R4 线区间隧道(见图 2)。工程范围全长 600m.其中 N1、N2 分段位于正在运营中的地铁二号线上方,施工过程当中必须对地铁线进行保护。运营地铁二号线隧道距地道底板最近处为 2.8m,隧道大多位于④灰色淤泥质黏土中。工程地质特性.3、减小隧道位移的施工控制措施3.1 加固地基为了确保下立交工程的施工安全,也确保运转中地铁二号线的安全,本基坑工程采纳了水泥搅拌桩加固、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加固和双液注浆加固。通过加固软弱地基,提高土体强度,防止土体液化,从而增加基坑的抗浮性能,提高基坑的稳定,减小坑底的回弹及下方隧道的隆起变形。③-1 层为灰色淤泥质粉质黏土,饱和,含水量 50%,土质不均③-2、③-3 层为粉土和粉质黏土,土层也饱和,该三层土层正好在下立交底板的位置。在施工期间,假如这三层土受到扰动或遇到水,极容易液化,进而引起基坑塌方,造成事故。我们对这三层土也进行加固,注入了大量水泥浆,提高了土层的土体强度和密度以及回弹模量。3.2 施作搅拌桩在隧道上方搅拌桩施工时,搅拌桩施工的卸荷量也受搅拌桩的水灰比和注浆量的影响,通过调整注浆量和控制水灰比可以调整卸荷量。并且依据搅拌桩的挤土效应的力学模型,深层搅拌桩的挤土效应与贯入的“泥浆桩”的等效半径和桩长有关,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