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中借智慧 连续两个中午,分别召开了学生干部代表和学生代表座谈会。座谈会的目的是为了向学生征求学校开展的“比文明礼貌,看谁的文明礼仪最法律规范”活动的方案可实施性意见。比看活动是学校德育的一个品牌,分为“六比六看”,上个月我们开展的是”比环境卫生,看谁的卫生习惯最好“,这个比看活动很好操作,也很好考核。但比文明礼仪的操作就显得有些难度,我自己闭门造车,凭想象制定了”比看活动二“的方案,有多大的实效性,有几分可操作,我自己心里也没底,想来想去,还是觉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制定方案可能更合适一些,于是我的两个座谈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周二的中午 12:30——13:30.七八年级各班各派出了四名学生干部参加座谈会,对比方案,学生干部们纷纷发表意见,对比看活动的十个考核细目进行了一一解析和陈述,有的同学认为发型着装考核很用容易做到,向老师问好,上下楼梯右行,举手发言,集合排队等都不难做到,难做到的有两点,骂人和自觉拾起地上的垃圾。 这两点也是我意料之中的,这不光是我们学生的毛病,也是中国人身上的通病,指望着一个活动,一个周期消灭这些恶习、陋习是不可能的,不可能不意味着一点改进都没有,教育嘛,总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强化不断推动促进内化的漫长漫长的过程。我问孩子们怎么能促进这个比看活动的开展,那些干部们还真不错,出了很多注意,归结起来两种做法,一种是堵,一种是疏。听着这些办法从孩子们口中说出来,挺宽慰的,疏和堵结合,至少我们这些学生干部们能从这些座谈会上受到点教育吧。 学生代表们的发言也有很多亮点,8-3 班有一大个子男孩子说,这两点毛病我都有,不过我骂人只骂熟悉的人,我认为骂人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说明我们关系亲近。一听就知道这孩子混淆了一个概念。我问,你骂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吗?他们都是你的熟人,还是亲人。他似乎听出了一点什么特别的含义,乘机我列举了自己乘公交的一个经历,让他们说说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处理?有一次我在火车站等公交,车来了,我还很礼貌地顺序上车,我脚踏上车门的一刹那,一只大手把我拉到一边,一个大个子的男人一只脚踏上去。我问孩子们,你们当如何处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选择了差不多的应对方法,生气,骂人。我告诉他们,我没有生气,更没有骂人。而是笑着对大个子说:大哥,你太有魅力了,没回头就被迷倒退后了。大个子一听就赶紧说,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女士先请。 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