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力学的教学机制1 非力学类课程的结构体系1.1 钢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在第 5 学期开设,包括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钢结构连接、受弯构件的设计、组合变形构件的设计、无盖和网架结构设计等。钢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以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为理论基础,从力学模型的简化,计算理论的应用,计算公式的推导都是相同或相似的。1.2 钢筋混凝土基本原理钢筋混凝土基本原理在第 5 学期开设,内容包括轴心受压构件计算、受弯构件计算、受扭构件计算、偏心构件计算、预应力构件计算等。混凝土梁、板、柱构件的受力模型基本属于弯曲和压缩,在截面积设计、配筋计算时所用的理论方法基本和材料力学相似。1.3 基础工程该课程在第 6 学期开设,包括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设计、桩基础与深基础的设计、软弱地基处理、特别土地基等。不管是独立基础还是筏板基础,其基底均受土压力,力学模型根据土力学知识进行简化,但最基础的计算依据还是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外力内力理论。桩基涉及到摩擦力和压力相关理论。1.4 结构抗震设计建筑抗震设计是第 6 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内容包括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验算、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各种类型房屋抗震设计等。结构力学是结构抗震设计的理论基础,材料力学的强度条件是结构抗震设计的依据。2 知识体系的建立由以上分析可知,理论力学的静力学、摩擦,材料力学及结构力学这三大力学是后续大部分课程的理论基础和设计依据,但由于课程开设时间不在同一时间,相隔较长,且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力学缺乏钻研和独立思考精神,没有真正掌握有关理论,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早就将有关力学方法理论忘记,这直接导致专业课学习比较困难。假如能建立起一个相关课程的知识体系,在前期力学课程的学习中穿插讲解后续课程的部本职容,使学生有目的的学习,提前介入专业课,这对学生学习和课群建设是有特别大帮助的。2.1 知识体系建立的必要条件首先需要固定教育材料,法律规范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建立关键在于知识的延续性,前后呼应是特点。固定了教育材料就可以充分满足延续性,法律规范了教学内容,可以减少教学内容的随意性,还可以避开重复讲授。其次是稳定授课老师。各课程的讲授是由不同老师承担的,老师是知识体系建立之后的实施者和检验者,知识体系的延续性需要老师的延续性,稳定的老师是知识体系延续性的重要保障。第三,需建立各任课老师的备课制度,将知识体系的概念和设想介绍给相关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