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学生文学教育辅导综述 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进展的逐层深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逐步转型、稳定,贫富差距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日益突显出来。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大学教育中,贫困学生的比例随逐年扩招而越来越大,给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政治辅导员,如何使这部分学生受到良好的大学教育并最终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通过对我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困难学生详细的调查、讨论,拟定了新的辅导方式及管理模式,现将报告呈献如下: 一、讨论目的 口前我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来自重庆的一些偏远地区,其中 2025级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困难学生占本系学生总数的%。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教育辅导关系到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而困难学生又是常规管理中的一项难题:一些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自卑、缺乏自信,很难和老师、同学沟通与相处;一些学生为躲避现实而转向虚幻的网络世界,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对困难学生的教育讨论迫在眉睫。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的生活有四年,而困难学生比例不容忽视。通过对困难学生常规管理及辅导的讨论,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更好地接触到学生的心理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进展,达到我收稿日期:2025 一12 一 01 作者简介:巫桂英,女,西南师范大学育才学院助教。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讨论内容 困难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理上这类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形成两种性格:自卑和自尊。这两个极端几乎可以说是同时存在的。困难学生多来自贫困山区,家庭经济环境较差,生活空间狭窄,进人大学,首先是昂贵的学费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收人多数只能依靠农业生产,这仅能解决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学生的学费多是借款或贷款,这种经济负担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压力,学生自身也有压力;其次,育才学院虽然地处郊区,但离经济相对发达的市区不远,与落后的贫困山区形成巨大反差,生活环境的差异会给从小在山区长大的困难学生带来自卑感,由于物质生活的缺乏,他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对贫乏,面对大城市的繁华与生活的多样性,困难学生往往不知所措。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可能允许他们很快融人新的环境;再次,大学其实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社会,即一个社会的缩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通常也会令贫困学生产生自卑感,譬如相互攀比,互相请客吃饭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