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对听觉系统的损伤长斯接触较强的噪声,听觉系统会发生从生理性反应到病理性改变的过程,即由听觉适应、听觉疲劳进展到噪声性耳聋。(1)听觉适应 短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和耳鸣,出现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此时检查听力,听阈提高 10 分贝以上,但离开噪声环境几分钟后,很快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听觉适应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2)听觉疲劳 听觉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较长时间或反复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听力明显下降,听阈提高 15 分贝甚至 30 分贝以上。离开噪声环境后,需要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才能完成恢复正常,这种听觉器官机能明显改变的现象称为听觉疲劳。听觉疲劳是可以恢复的功能性改变,恢复时间的长短,因接触噪声强度和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异。(3)噪声性耳聋 在听觉疲劳的基础上,假如没有实行保护措施,继续接触强烈的噪声,听觉系统的感音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成为永久性听阈位移。根据听力受损的过程,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伤和噪声性耳聋。听力损伤是噪声性耳聋的早期表现。在其初期,病患主观上无耳聋感觉,但听力检查时,表现为以 4000 赫兹为中心的高频音听觉受到损害,出现听阈上升,听力下降,听力曲线在 3000~6000 赫兹段,出现“V”型下陷,而低频段未受影响,不阻碍谈话,听力损伤者主诉头晕、失眠、易倦和耳鸣。噪声性耳聋是听力损伤的进一步进展,听力曲线在高频段下降的基础上,继续向低频端和高频端延伸,语言听力受到严重损害,主观感觉耳聋,病患有明显的耳鸣。噪声性耳聋是一种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