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主要知识点及重点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一、基本知识点:1、心理的概念、特点概念:一种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人世间和每一个人身上的特殊现象——心理现象特点:■-心里是观念性的反映■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以活动形式存在■情绪是心里的操作2、心理发展的概念、规律。概念:•狭义:个体的心里发展,是个体从出生一-成熟一-衰老的整个生命历程的心理发展。•广义: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3、心理咨询的特点及求助策略二、重点: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概念: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在人际交往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能控制情绪•有正确的自我认识•个性完整统一•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2、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别(含正常范围的心理困扰————-—--心理问题与异常心理的识别,采用郭念峰三点区分标准,见附录.)区分正常、异常的三条标准:(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260 页)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原则.2、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2第二章自我意识一、基本知识点:1、自我、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人—-我关系以及人——社会关系的认知和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和行为顾问。自我意识:对自己既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2、自我意识的形式: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3、自我意识的内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4、自我意识对心理健康作用.•一方面,对自我正性的或负性的自我意识,对自我的成长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相信自我的力量,充满了迎接挑战的自信和勇气,将在人生路上越战越勇.•另一方面,自我意识的主动进取性或消极被动性,反过来又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和消极的影响.5、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标志,他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的互动中逐渐形成的。来源:•他人的反馈•反射性评价•依据自己的行为判断•社会比较6、增强正性自我体验,克服自卑,形成自我悦纳接纳自己、接纳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喜欢自己、欣赏自己、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冷静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