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以“见微知著”的方法再探《鸿门宴》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用具,文本处理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能力。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特级教师沈大安也曾说过,正确深入地细读文本、潜心揣摩教材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前提。但在实际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囫囵吞枣”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抓住文本细节来探析课文方法仍然比较混乱,怎样把科学的文本细读策略教给学生,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细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细节中抓住文章线索,在细节中把握文本脉络,学会用“见微知著”的办法来解读文章。“见微知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实质”。这在高中语文课本的古文教学中,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学生对于古文的隔阂和陌生,使得古文教学难度重重,因此深入发掘文本深处的含义,从而带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体会和揣摩其中的语言和故事特色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中《鸿门宴》一文为例,探析从细节入手抓住文本关键脉络。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鸿门宴》一文描述了项羽和刘邦在鸿门宴上斗智斗勇、针锋相对的故事,向人们再现了当时两个实力悬殊、心态各异的英雄人物的语言和心理表现,同时也给之后楚汉争霸的胜败埋下伏笔。部分教师在讲解《鸿门宴》时总会刻意讲到,正是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大仁大义”放走了刘邦,酿成了垓下之围、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千古遗憾,鸿门宴从此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然而,在仔细阅读文本之后,才发现《鸿门宴》一文不但写出了剑拔弩张、针锋相对、扣人心弦、斗智斗勇的楚汉争霸,更是暗藏玄机,其细节描写预示了项羽必败的结局:细节一、《鸿门宴》一文中语言节奏的停顿反映了事情的轻重缓急,语气词、感叹词和虚词等词语的运用表现出表面风平浪静的宴会其实却是波涛汹涌、暗藏玄机。《鸿门宴》一文中,当沛公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告密说刘邦要谋反以夺天下,项羽的反应为“大怒”,而张良告知刘邦说项羽要来攻打他,刘邦的反应则是“大惊”。细心地读者会发现,同样是突然收到令人震惊的消息,项羽与刘邦的反应却是差距甚大,两者一个事怒发冲冠,一个则是心惊胆寒。“项羽大怒曰”体现项羽听闻此事后就立刻表现出怒火中烧、不可遏制的反应,表明项羽性格急躁、意气用事,遇事考虑不周、鲁莽草率;而刘邦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