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古中医十大名方

古中医十大名方_第1页
古中医十大名方_第2页
古中医十大名方_第3页
古中医十大名方提纲:古代旳中医十大名方,一般是指:1、小青龙汤《伤寒论》;2、大承气汤《伤寒论》;3、小柴胡汤《伤寒论》;4、五苓散《伤寒论》;5、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7、补中益气汤《脾胃论》;8、归脾汤《济生方》;9、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10、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今临床新用 各论:1、小青龙汤《伤寒论》概述: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旳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因本方辛散温化之力较强,应以确属水寒相搏于肺者,方宜使用,且视病人体质强弱酌定剂量。构成:麻黄(去节,10-1 5g)、 芍药(1 0-15 g)、 细辛(3-6g)、 干姜(10-15g)、 甘草炙 (1 0-15 g)、 桂枝(去皮,10-1 5 g)、 五味子(3-6g)、 半夏(洗,10-15g)。 来源:出处《伤寒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痛苦,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2、大承气汤《伤寒论》概述: 大承气汤,中药方剂,出自《伤寒论》。主治(1)阳明腑实证;(2)热结旁流;(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出处: 《伤寒论》。分类: 泻下剂-寒下。构成: 大黄(1 2克)、厚朴(15 克)、 枳实(1 2 克)、 芒硝(9 克)。主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痛苦,按之坚鞕有块,口舌干燥,脉滑数。(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3、小柴胡汤《伤寒论》来源:汉代张机(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治中》。构成:柴胡(3 0g);黄芩(1 8g);人参(18 g);半夏清,(1 8g);甘草炙,(1 8g);生姜切,(18g);大枣擘,(12 枚)。主治:(1)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2)妇人伤寒,热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