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创新实践基地建立 随着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拓了口腔医学教育的新局面。为进一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规划纲要》,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启动并实施了“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育计划,并打造出依托学院教学和科研资源,以“实践教育”为特色,不断创新教学理念的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通过对创新实践基地进行的一系列建设,不断充实了教学内容,促进了本科生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培育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口腔医学卓越人才培育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与推动作用[1]。学院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包括 5 大实验室、1 个实习教学基地和 1 个科研转化平台,即中心实验室、基础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理工实验室、学实验室等 5 个本科生教学实验室,1 个实习教学基地———综合科和1 个口腔转化医学科研平台。基地开展了以实践创新为核心的一系列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形成了从口腔基础专业实践、口腔临床专业实践到临床应用的完整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1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 根据同济大学口腔医学专业设置的特点,结合学院启动的“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育计划,创新实践基地确立了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开发创新性、设计性实践项目为手段,以多元化的创新实践评价体系为依据,以开放的设备资源、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保障,学生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挑战,不断创新”为宗旨的创新实践基地的总体目标。基地采纳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育模式[2],建立“老师指导,以研带本,学生为主,自我管理,持续进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和支持学生的科学讨论及发明制造活动,使学生在“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育计划的早期阶段即获得了制造意识和制造激情[3],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在创新实践中得到展现和升华。 2 口腔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育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内容 口腔医学创新实践基地包含着面对本科生的口腔转化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创新实践平台和口腔临床医学开放创新实践平台 2 大平台系统,主要承担了口腔基础和口腔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包括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种植学、口腔解剖学、口腔组织胚胎学、口腔病理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材料学等 13 门本科课程的实践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教育理念,紧跟学科进展趋势,为本科生打造最前沿的实践教学项目和科学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