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人才培育措施 2025 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制定了全球性的医学教育标准[1]。2025 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结合中国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医学教育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2]。对于未来的口腔医生,实践技能是立身之本,而优秀口腔医生需要的实践技能又涵盖了很多的层面和内容,包括临床医学基本技能、口腔医学专业技能、临床思维辨别能力和医患沟通沟通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与要求。创新能力是比实践能力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育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我们的社会正面临着从学习型社会向创新型社会转变的时期,我们也在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如此,21 世纪医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人们对疾病、健康等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要求我们培育的口腔医学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性的思维,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方法不断地解决口腔医学难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口腔医学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口腔医学专业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对口腔医学生培育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3]。山东大学一贯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育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学校政策的引导下,我们充分利用所处综合型大学的优势,通过改革教学管理体系、构建四大育人平台来培育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激发科技创新潜能、增强服务社会意识、提高全面综合素养,从而为社会输送复合型、高素养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以下就是我们的初步的探究与实践。 一、改革教学管理体系,转变人才培育模式 1.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吸收并保障生源质量。面对众多地方及民办口腔及技工学校盲目扩张的现状,我们始终坚持口腔医学教育为精英教育的定位,注重所培育口腔医学人才的质量,严格控制招生规模,我们的七年制招生规模一直控制在 30 人,五年制招生规模控制在 50 人,从而保障了师资、实验室、临床实习等教学资源的优化使用。同时充分利用山东大学进展完善的招生拓展教育、名师科普巡讲、中学校长论坛及优秀学子母校行等活动来增加本专业在中学生中的知名度,吸引优秀的生源。 2.建立临床实习主副导师制。从五年级起,我们通过学生和导师的双向选择,对于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除在综合科有临床指导老师外,还可在其他科室的不同专业的老师中再选择一名导师。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临床实践时间,同时又可以培育临床操作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