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优势,自由生长演讲稿 发现优势,自由生长——在蕲春实验学校的演讲稿 蕲春是李时珍的故乡。李时珍也是读书人,考中秀才之后,接连几次去武昌考举人,都没有考中,于是干脆放弃,开始行医,因为医术高超,所以当了太医。但他当了一段时间后,回到了民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撰写了 190 万字的《本草纲目》,为中国医药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这也说明,人才的进展,并非只有一条路,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明智的。在李时珍的时代,读书人的出路,不外乎三种,做官、行医、教书。而在我们的时代,出路却空前的广泛,尤其是我们互联网时代,人选择职业越来越自由,也就更容易找到自己爱做的事,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就是我今日演讲的主题:别样的青春期,发现优势,自由生长。 1 就在上周五,一个同事来找我。他四十岁,中科院博士,材料学教授。材料学,大家听了,是不是有点不明觉厉啊?我对他的专业也肃然起敬。可就是这个年富力强、前途无量的大教授,却告诉我,他其实不喜爱材料学,而是喜爱写诗,写小说。我觉得好奇怪,那你为什么学材料呢?他说,读中学时,大家都说,工科有出息,有前途,所以他明明喜爱文科,但却没勇气去学,而是选了理科。然后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本科学了物理,硕士读了物理化学,博士读了材料学,他一直从事这一行的讨论,而把心爱的文学搁置了二十年。他现在工作稳定,但总觉得没劲,每天干的事情,只不过为了生存,而不是他真正热爱的。于是,在五年前,他开始写作,到现在,已经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上百首诗。我读了以后,觉得都还不错,但是因为没有专业训练,所以不太能发表。而他已经四十岁了,而且陷入了两难境界:原来的工作不喜爱,但又舍不得放弃,不放弃,又没时间训练写作,所以两头不讨好。当他得知我本科学的是生物学,讨论生读的是文学,就叹息说:“为什么在很年轻的时候,不勇敢一点,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呢?” 世间之事就是这样。等你明白路怎么走的时候,往往已无路可走。所以,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需要当头棒喝。这个来棒喝的人,可以是自己,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命运。但大多数人没有这个自省能力,等命运敲响警钟,又往往为时过晚。所以,我今日站在这个,给大家一声棒喝。 这次讲座四十五分钟,刚好一节课的时间,希望我们一起欢乐地度过这难得的时间。 2 我的笔名是“余闲”,有读者说,反过来读,就是咸鱼哦。是啊,我就是咸鱼翻身。我从小就喜爱画画,高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