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高三年级专业班模拟试题历史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首先检查答题卡是否整洁无缺损,监考教师分发的考生信息条形码是否正确。之后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和考生号,同时,将监考教师发放的条形码正向准确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不按要求填涂的,答案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请注意每题答题空间,预先合理安排。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75 分)一.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7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这样描述:“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C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2.自耕农是我国古代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所以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但是在宋代采取却“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政策,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A.商品经济发展快,商业税大增 B.北宋继续实行隋唐时的“均田制”C.土地租佃制度发展迅速 D.农业税收一直相对稳定3.《礼记》有“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二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说明 BA.统治者关心民众疾苦 B.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C.统治者能够与民同乐 D.汉朝以后,国家更为重视农业4.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