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异种材料激光焊接技术获突破近期,中国科学院力学讨论所发动机科学与工程联合实验室在涡轮增压器异种材料激光焊接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度,优化后的激光焊接工艺为了进一步提高柴油发动机性能提供了重要支持。新技术将优化焊接工艺目前,柴油发动机应用广泛,在国民经济进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柴油发动机的关键部件,涡轮增压器对于发动机动力性能的改善有显著作用,其异种材料焊接质量对整机性能有重要影响。在柴油发动机增压器中,涡轮叶片和涡轴杆的材料不同,参数有特别大差异,对两者进行连接时易形成焊接裂纹,具备淬硬倾向。目前,业界多采纳摩擦焊方式进行连接,但强度不高、成形精度差是摩擦焊的缺陷。激光焊接是一种新方式,它利用激光的相干性等特性,很好地解决了焊缝偏熔和未熔合的问题。与传统焊接工艺相比,优化后的激光焊接工艺在满足高焊接强度要求的同时,极大提高了焊接效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柴油发动机性能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自主研发的新成果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发动机科学与工程联合实验室副主任虞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汽车行业近几年以来的进展势头很好,但自主技术稀少、自主研发环境欠缺的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很难获得核心技术。“没有核心技术以及后续的研发、改善,将会给产业进展带来不良影响。当前,一些汽车制造企业及科研机构已经开始独立研发,但‘拿来主义’的观念仍然很强,真正的自主研发成果少之又少。”激光技术涉及材料学、力学、计算机科学等。研发是一个消耗的过程,其投入要求高,资金回收期较长。单靠企业研发,速度很难跟上,于是,有一部分压力转移到国家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下属讨论所包含所有自然科学及工程讨论领域,从技术上讲,是国家最有代表性的部门。虞刚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力学所从最基础的角度着手开始攻关。在激光异种材料焊接这个领域,国际上一直没有新进度。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力学所取得了突破性进度,领先国际水平。可以说,这是一项百分之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先进技术。”产业化需政策支持谈到异种材料激光焊接技术的产业化前景,虞刚说,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市场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其产业化潜能特别大。但产业化有风险。虞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如一项基础讨论只要投入一元钱,那么,将这项讨论成果变成可用的技术就需要 50 元钱,而真正的产业化则需要 250 元钱。“这个比例让很多企业承受不了。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