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内容及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于 1953 年 12 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展会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好、互不进犯、互不干预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于 1953年 12 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展会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好、互不进犯、互不干预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内容在 1953 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进犯、互不干预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五项原那么〔后来在措辞上作了修改,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好、互不进犯、互不干预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提出后,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根本原那么。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提出,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好表达,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提出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奉献。这也说明中国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根底,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受,成为标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那么。几十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友好合作方面发挥了宏大作用。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倡导者,而且是其忠诚的奉行者。在这五项原那么的根底上,中国与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