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的德育渗入途径 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不断确立,传统价值观正在受时代的涤荡和洗礼,这就要求学校德育教育必须适应新的要求,承担新的责任。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中学历史教育怎样渗透德育,有多种因素,而关键在于历史老师。老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是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和挖掘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培育者。因此,要想发挥中学历史课堂的德育作用,需要历史老师不懈的探究和发掘。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渗透德育呢? 一、老师要充分利用优秀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自我心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教学中重视用历史人物生动的言行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国历史涉及人物 900 余人,世界历史 200 多人,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为社会进步和人类进展做出一定贡献的,如以身殉国的邓世昌,舍身变法的谭嗣同,百折不挠的爱迪生,热爱生活、无私奉献的黄道婆,在教学中,老师要适当选择优秀代表人物,引领学生充分挖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进展,通过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做人。中国历史有无数志士仁人,他们制造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左宗棠收复新疆,在历史课堂上,老师要以历史英雄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启迪,情感上的感染。 二、老师在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时要倾注自己的感情 在历史教学中,老师评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倾注自己的感情,以情动人,常能震撼学生的心灵,给他们以深刻教育。有一位历史老师在讲授我国古代的伟大建筑长城时,引述了一则新闻报道,说明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看到在地球上有一条很长的带子连绵起伏,按经纬度计算,这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然后他满腔激情地说道:“这是从月球上能够看到地球上的唯一建筑物,难怪这位宇航员情不自禁地赞叹:这是中国人的骄傲!是的,长城不仅闻名于人间,也驰名于天上!”有位历史老师在讲述圆明园遭劫的历史时无限感慨地说道:“圆明园盛衰与荣辱的历史令人感怀,但是它不应该只是缅怀悲叹的对象,而应该是强国富民的历史参照。从圆明园被焚烧至今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奋斗历史、胜利历史雄辩地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封闭是没有出路的。” 三、老师要组织积极有趣的课外活动来加强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和感受 历史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在各种重大节日纪念活动来临时,历史老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