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 凤凰涅磐 昆曲艺术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这是一个有着 600 年悠久历史的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珍宝。 昆曲艺术剧目丰富多彩,文辞华丽,曲调清婉,舞姿优美,技艺卓绝,表演真切,富有诗的意蕴,画的风采,融诗、乐、歌、舞、戏于一声,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之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被世界公认为人类艺术门类的稀世珍宝。 2001 年 5 月 18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榜首),与已在舞台上消亡的古希腊悲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最古老戏剧。 ※ 源远流长 文化浓厚 昆剧源于南戏,南戏亦称戏文,是宋、元时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由宋杂剧、唱赚、宋词,以及里巷歌谣等综合进展而成。南戏首先在永嘉正式形成,当时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昆剧原为民间的清曲小唱,早在北宋末叶的宣和年间(1119~1125 年),由于江南东南沿海一带经济发达,商业繁荣,在 到了元末明初,南戏已变成为当时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广泛流传,到明后期至清中叶,成为四大声腔之一,使中国戏曲艺术进入一个新的进展时期。 永嘉昆剧是通过本地的东西(如语言、民间音乐等)吸收了昆山腔的各种优点来丰富自己,逐渐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地方剧种──永昆。 ※ 曲姿清婉 技艺绝卓 一 华丽典雅、细腻传神的表演艺术 昆剧的表演,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互相配合的综合艺术,逐步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昆剧表演艺术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昆曲演出的剧目丰富,题材广泛,剧本采纳宋元时代杂剧传奇的结构方式,按折自成单元,每折均有一个贯穿在总情节上的相对独立、完整的小段情节。文学语言继承古诗词、元曲的优点,文体采纳长短句,文辞华丽典雅,表现深刻。昆曲音乐属曲牌体,数量之多达两千余个。 永嘉昆剧行当分为生、旦、净、丑、末,其表演艺术比较接近自然。演员的舞台动作都要从生活出发,表演的内容符合真实的生活逻辑。表演过程中,演员要根据环境人物中的人物动作、行为,来丰富充实其特性特征,形成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和剧种物色的表演艺术。 ●生角:有“老生“、“小生”、“正生”三类。 永昆小生,多为戏曲的主角,多扮风流才子,落难书生; 正生扮演名士贤臣,神形兼备,声情并茂,唱、念、做、打俱绝; 老生唱、做两功俱备。都擅演“鞋趿戏”(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