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新技术病患安全保障和风险处置预案为了降低医疗技术风险、保障病患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医院《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医疗技术损害处理预案》、《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等相关法规和医院制度,制定本预案。一、对本院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包括外科各类各级手术、有创诊疗项目,等医疗技术逐项审核,废止或淘汰未经过批准或落后技术。中止本院技术或设备设施无法保证医疗技术使用安全的项目。严格根据《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应用,任何科室或医生个人不允许随意实施未经医院审核同意的医疗技术。二、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相关科室及参加人员要组织培训,充分了解或掌握技术要领,严格把握应用指征,开始使用之前几例要请有实际经验的专家现场作技术指导,及时纠正或控制技术缺陷与风险。渐渐过渡到本院医师能独立完成。先集中 1-2 位医师操作,待掌握并有经验后,科内再根据其资质准入进行推行。三、任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都有潜在风险,尤其是高风险诊疗技术,使用时必须仔细掌握适应症,熟记禁忌症,严禁无指征或有禁忌情况下使用。在选用时要充分分析利弊,尽量选择风险少、安全性高的技术项目,并与病患充分说明诊疗措施的目的、潜在风险、利弊及可供选择的方法,在患方理解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四、严格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和人员准入管理:2025 年限制使用的二、三医疗技术项目报市卫计委审核备案经批准后方可开展,医院复核后予以准入。一类技术项目,根据医师的职称、工作量、工作能力经考核后确定,科室及每位医务人员不能超范围越级手术和实施有创诊疗。一经发现违规,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五、提高医疗技术风险防范意识,各级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对病患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仔细观察不良事件,如手术不顺利、失血过多,解剖不清,病灶寻找困难,组织结构复位不佳,反复多次探查等,要及时请上级医生或有经验医生会诊,不得蛮干,一切从降低技术风险和保证病人安全为原则。六、一旦出现技术损害,首先发现者应设法立即终止损害因素,减少损害扩大;当操作者处理有困难,应当立即呼叫上级医务人员或科主任到场指导处理,不可迟疑拖延;如科室处理有困难,立即报告医务科或院总值班组织会诊协同抢救。必要时邀请外院专家会诊指导;对威助病患生命或发生 2 人及以上重大医疗技术损害的,由分管院长和医务科统一协调指挥,尽全力救治。抢救车辆、药品、设备、人员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