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产中事故的特征化工事故的特征基本上是由所用原料特性、加工工艺方法和生产规模决定的。为了预防事故,必须了解这些特点。1、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多且后果严重根据我国 30 余年的统计资料说明,化工厂的火灾爆炸事故死亡人数占因工死亡总人数的 13.8%,占第一位;中毒窒息事故致死人数为总人数的 12%,占第二位,其它为高空坠落和触电,分别占三、四位。很多化工原料的易燃性、反应性和毒性本身确定了上述事故的频繁发生。反应器、压力容器的爆炸以及燃烧传播速度超过音速时的爆轰,都会造成破坏力极强的冲击波,冲击波超压达 0.2atm 时会使砖木结构建筑物部分倒塌、墙壁崩裂,被压住的人员将会达 30%。假如是在室内爆炸,一般要增加 7 倍的压力,任何坚固的建筑物都承受不了这样大的压力。由于管线破裂或设备损坏,大量易燃气体或液体瞬间泄放,便会快速蒸发形成蒸气云团,并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下限,随风漂移,假如飞到居民区遇明火爆炸,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据估量 50t 的易燃气体泄漏,将会造成直径为 700m 的支团,在其覆盖下的居民,将会被爆炸火球或扩散的火焰灼伤,其辐射强度将达 14W/CM2,而人能承受的安全辐射强度仅为 0.5W/CM2,同时还会因缺乏氧气窒息致死。多数化学物品对人体有害,生产中由于设备密封不严,尤其是在间歇操作中泄漏的情况很多,容易造成操作人员的急性和慢性中毒、据化工部门统计,因一氧化碳、硫化氢、氮气、氮氧化物、氨、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光气、氯化钡、氯气、甲烷、氯乙烯、磷、苯酚、砷化物等 16 种物质造成中毒、窒息的死亡人数占中毒死亡总人数的 87.9%。而这些物质在一般化工厂中都是常见的。化工装置的大型化使大量化学物质处于工艺过程当中或贮存状态,一些比空气重的液化气体如氨、氯等,在设备或管道破口处以 15~30 度呈锥形扩散,在扩散宽度 100M 左右时,人还容易察觉快速逃离,但在距离较远而毒气浓度尚未稀释到安全值时,毒气影响宽度可达 1 公里或更多,人则很难逃离并导致中毒,1984 年印度博帕尔事故造成两千人死亡就是特大的事例。2、正常生产时事故的发生多正常生产活动时发生事故造成死亡的占因工死亡总数 66.7%,而非正常生产活动时仅占 12%。(1)化工生产中有许多副反应生成,有些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有些则是在危险边缘如爆炸极限附近进行生产的,如乙烯制环氧烷、甲醇氧化制甲醛等,生产条件稍一波动就会发生严重事故。间歇生产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