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内容1 传统的沥青混凝土面层: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一 1,根据“七五”国家科技攻关研究及修订该规范的专题研究,统一将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粒径标准由圆孔筛标准改为方孔筛标准。其主要原因为:①计量标准向国际标准靠近;②便于参考国外同类结构形式的级配标准;③世行项目增多,便于国际招标、监理及质量检验;④许多国外拌和设备均以方孔筛为标准。沥青混凝土的符号由原改为。1.1 按沥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径分类1.1.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或一 1.2。1.1.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或一 1。1.1.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或一 1.其组合原则是: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层至下层逐渐增大。上层宜使用中粒式及细粒式,且上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 12 中、下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 2。1.2 按沥青混合料压实后的孔隙率大小分类1.2.1I 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孔隙率为〜1.2.2II 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孔隙率为〜1、型开级配热拌沥青碎石:孔隙率为大于 1其组合原则是:沥青面层至少有一层是 I 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以防水下渗。若上面层采用 II 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须采用 I 型沥青混凝土,型开级配沥青碎石不宜作面层,仅可做联结层。2 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页眉内容产生背景较大流量的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舒适高速地通行,沥青面层必须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这就要求沥青面层不但要有较大的磨擦系数,而且要有较深的表面构造深度构造深度是高速行车减低噪音和减少水〖2 漂、溅水影响司机视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沥青面层的抗滑性能是由面层结构的微观构造和宏观构造两部分形成。其中宏观构造来源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主要由骨料的粗细、级配形式决定”。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修筑高等级公路,从沥青面层的结构形式来看:I 型沥青混凝土,空隙率〜,透水性小,耐久性好,表面层的摩擦系数能达到要求,但表面构造深度较小,远不能达到要求。II 型沥青混凝土空隙率〜,表面构造深,抗变形能力较强,但其透水性、耐久性较差。为了解决沥青面层的抗滑性能特别是表面层在构造深度较大的情况下,又具有良好的防水性的结构形式,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被加以研究和使用。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特点多碎石沥青混合料是采用较多的粗碎石形成骨架,沥青砂胶填充骨架中的孔隙并使骨架胶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沥青混合料形式。具体组成为:粗集料含量〜,矿粉〜,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