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一、概述DV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ExtremityDeepVenousThrombosis,LE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T 和 PE 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LEDVT 如在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称为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Syndrome,PTS)。(一) LEDVT 的病理分型1、周围型:股浅静脉下段以下的深静脉血栓形成;2、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3、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重症 LEDVT:1、股青肿:下肢深静脉严重淤血;2、股白肿:伴动脉痉挛持续存在。(二) LEDVT 的临床分期1、早期:(1) 急性期:发病后 7 天以内;(2) 亚急性期:发病第 8 天至 30 天;2、慢性期:发病 30 天以后;3、后遗症期:出现 PTS 症状;4、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1960 年 Greenfield 开始在 X 线透视下采用静脉切开后导管抽吸血栓。1984 年 Sniderman 开始用经皮穿刺导管抽吸术,成为介入治疗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首创。目前,介入治疗 LEDVT 的方法主要有:介入性溶栓治疗,介入性血栓清除术,深静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对 LEDVT 实施介入治疗宜从安全性、时效性、综合性和长期性等四方面考虑。①安全性:在对长段急性血栓作介入治疗前置入腔静脉滤器可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采用机械性血栓清除、介入性药物溶栓,可明显降低抗凝剂和溶栓剂的用量 ,减少内脏出血并发症。②时效性:急性 LEDVT 一旦明确诊断,宜尽快作介入处理,以缩短病程,提高管腔完全再通比率,避免或减少静脉瓣膜粘连,降低瓣膜功能不全、血栓复发的发生率,尽量阻止病程进入慢性期和后遗症期。③综合性:常采用几种介入方法综合治疗深静脉血栓,如对急性血栓在介入性药物溶栓的基础上,可采用导管抽吸、机械消融等介入性血栓清除;对伴有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或伴有髂静脉闭塞的 LEDVT 者,可结合使用 PTA 和支架植入术,以迅速恢复血流,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④长期性:在综合性介入治疗后,宜继续抗凝 6 个月以上,定期随访、复查,以减少 LEDVT 的复发。二、适应证和禁忌证(一) 介入性溶栓治疗1、适应证(1) 急性期 LEDVT;(2) 亚急性期 LEDVT;(3) LEDVT 慢性期或后遗症期急性发作。2、禁忌证(1) 伴有脑出血、消化道及其他内脏出血者;(2) 患肢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