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第四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 11 课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时分层作业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返首页学习目标: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1.重点:近代以来的新生活新风尚。 2.难点:近代以来新生活新风尚局面出现的原因。 课时分层作业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返首页[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教材整理 1 贫穷落后的旧中国 1.表现 (1)社会经济落后,贫富悬殊。 (2)食:广大的劳动者粮食短缺,常年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 (3)衣:穿衣很困难。 (4)住:居住条件很差。 (5)生活:除少数大城市外,没有照明用电,没有自来水。 (6)医疗:卫生医疗设备落后,传染病流行。 (7)思想:封建、迷信、愚昧、保守的社会习俗根深蒂固。 课时分层作业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返首页2.新气息 (1)19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中国沿海沿江地区的大城市,出现了洋楼房、大马路、火车和汽车、电灯和电话。 (2)辛亥革命后:提倡移风易俗。 3.评价 贫穷落后的面貌仍然没有改变,社会生活仍处处充满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色彩。 沿海沿江 移风易俗 课时分层作业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返首页 [特别提醒]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课时分层作业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返首页教材整理 2 新中国的新生活 1.新中国成立后 (1)特征: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还不富裕。 (2)表现 ①食:城镇居民的生活用品只能凭票证限量供应;在广大农村,不少农民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②衣:人们穿着的样式和颜色都比较单一。 ③住:城镇居民主要是大杂院、排子房和筒子楼;农民主要居住在土屋草棚中。 票证 单一 课时分层作业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返首页2.改革开放以来 (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冬哥小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学术资料交流学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