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忽视身边的隐患全国工业企业每年都要发生几百万起事故,其中有特别大比例的事故都会造成人员死亡。究其事故原因分析不外乎两个方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主观条件,而物的不安全因素则是事故的客观条件。人们习惯把人的不安全行为称为“违章”,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称为“隐患”。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轨迹,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运动轨迹交叉,就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所以,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正确推断物的具体不安全状态,控制其进展,对预防、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现实意义。隐患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是它不让你能轻易发现,往往在不经意间突然到来。对这些血的事实,难道不能敲响安全的警钟;这痛苦的记忆,难道不能唤醒人们对安全的认识;这活生生的事例,难道不能给你一点启示:不要忽略身边的隐患。消除生产活动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活动所必须的,又是“预防为主”方针落实的需要。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为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养和人的决策水平。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与进展,企业要在施工设计、工艺安排、施工组织与具体操作时,实行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或引发为事故之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企业应该努力改善安全技术。安全技术是改善生产工艺,改善生产设备,控制生产因素不安全状态,预防与消除危险因素对人产生的损害的科学武器和有力的手段。安全技术包括为实现安全生产的一切技术方法与措施,以及避开损失扩大的技术手段。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解决具体的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与消除事故危害。发生事故后,安全技术措施快速将重点转移到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尽量减少事故损失;避开引发其他事故方面。这就是安全技术措施在安全生产过程当中,应该发挥的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两方面的作用。在实行安全技术措施时,应遵循预防性措施优先选择,根治性措施优先选择,紧急性措施优先选择的原则,依次排列。以保证实行措施与落实的速度,也就是要分出轻、重、缓、急。现场作业人员应该提高“隐患”意识。首先在认识上对隐患重视,要善于发现身边潜在的危险,对于技术上没有或不能解决的隐患,要有明确的防范意识,通过对工艺的学习,熟悉自身所处环境中的一些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尽可能将想象可能发生的威胁如何避开,随时都要保持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