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调整与银行利率风险管治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的加息政策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速,而商业银行面临的潜在风险也相应增加,如何控制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一、引言 利率是金融商品的价格,也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市场化是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前提下,由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我国现行的管制利率,在优化资金配置方面没有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造成银行风险收益不对称、金融业缺乏公平竞争、国际收支不平衡、内外经济失衡等,利率市场化刻不容缓地被提上了改革的日程。但从管制的利率制度走向完全由市场决定的开放的利率制度,从固定的利率水平走向可合理浮动的利率水平,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无疑会给国内的商业银行带来不可避开的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利率波动引起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以及表外头寸市场价值的变化,而导致金融机构的市场价值和所有者权益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来源于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自身的管理。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内政局动荡、金融市场波动、国际利率和汇率变化等。内部因素包括资产负债结构失衡、决策管理失误、内部管理缺乏效率。由于利率的波动对银行的利息收益以及银行的市场价值产生直接影响,严重时会迫使银行破产清算,所以如何防范利率风险成为了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因素的分析 1、重新定价风险。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递增。利率作为对推迟消费的补偿,具有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的性质。因此银行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就会借入短期资金、贷出长期资金,导致银行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的不匹配。另一方面,当政府逐渐放开利率管制时,利率敏感性敞口增大,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与利率的相关系数上升,一单位的利率波动会引起较大的银行净值变动。 2、基差风险。即使是期限结构相匹配的金融工具,在收益利率与成本利率的调节机制不能完全匹配的情况下,也会使净利息收入和现金流发生变动,从而产生利率风险。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在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二是在短期存贷利差波动与长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利率变动的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