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疗法在医学中的作用 1 冷刺激作用及冷疗原理 1•1 冷刺激对组织温度的影响 冷因子作用于躯体可使各种组织的温度下降,冷因子的降温作用是冷疗各种作用的基础,冷因子对各种组织的降温幅度取决于冷因子的温度、冷作用方式、作用面积、作用持续时间、组织的深度等多种因素。Enwemeka 等[1]对冷因子的降温作用进行了讨论。他们用冰袋在 16 名健康志愿受试者的大腿前面进行冷敷,测定了冷敷前、中、后皮肤表面以及距皮肤 1cm、2cm、3cm 深处组织的温度,冰袋的温度为-15~17℃,冰袋与皮肤之间隔以单层毛巾,冷敷面积为19×29cm2,冷敷持续 20 分钟,结果发现,冷敷 8 分钟开始,皮肤表面以及距皮肤 1cm 深处组织的温度明显下降,冷敷 20 分钟时分别下降 3•78℃和 2•49℃,距皮肤 2cm 和 3cm深处组织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冷敷结束后18~48 分钟,各受试者四个测试点的温度均恢复至冷敷前基础水平,他们还发现,冷敷刚结束时,浅部组织的温度迅速回升伴随着深部组织的温度临时性下降,他们认为这是深、浅部组织之间热量沟通的结果。 1•2 冷刺激对局部血流的影响 冷因子作用于局部皮肤时会导致浅部组织血管收缩,从而使局部血流量减少。在撤除冷刺激后,一方面,周围环境、深部组织、周围较暖的浅部组织会迅速向较冷的浅部组织传递热量,使之升温,另一方面,机体也会通过神经反射作用迅速使浅部组织血管舒张,这些作用可使受冷浅部组织的血流量明显增加。冷因子作用于四肢远端时,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诱发四肢远端的血管扩张,Daanen 等[2]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讨论分析,他们认为冷因子作用可使肢体远端的动静脉吻合开放,从而使局部血流量增加,这对于四肢常常暴露于冷环境中的人来说具有防止寒冷损伤的意义。 1•3 冷疗法的作用原理 冷疗最重要的治疗作用是止痛、防肿。冷刺激时,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终板兴奋减少,痛苦阈值提高,因而冷疗可起到减轻或解除痛苦的作用[3,4]。此外,Nicole等[5]的讨论表明,冷疗可以通过减少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而明显降低肌肉挫伤后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冷疗时,周围血管收缩,局部血流量减少,血管通透性降低,这便使得局部炎性渗出液减少、肿胀减轻。冷疗另一重要作用是减少继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是指原发性损伤后组织由于缺血、缺氧、自由基大量增多而引发的损伤,冷因子作用于躯体可使各种组织的温度下降,降低化学反应速度,降低细胞代谢,降低细胞对氧的需求,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因此在相对缺氧的环境下冷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