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养老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据统计,澧县共有 60 岁以上老人 106453 人,其中农村老龄人口 87092 人,占全县老年人总数的 82%。这个庞大的老年群体与城镇老年职工的重大差异是他们无工薪,没有退休金待遇,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生活没有固定的保障。如何解决他们老有所养的问题是当前急需破解的一大难题,它关系到广阔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权益,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和稳定。 一、目前澧县农村养老的现状与特点 (一)家庭养老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 94.14%以上的老人依托家庭养老,入住敬老院及靠集体供养的老人仅占农村老人总数的 5.86%左右。老年人绝大部分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且三代同堂家庭居多。少数不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其居住地与子女家也相距较近,在生活和感情上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部分老年人的供养还停留在柴米油盐等实物支付为主的传统供养方式上。 (二)社会养老为补充形式。 目前,澧县农村社会养老主要形式为五保供养。我县共建成了高标准的乡镇敬老院 32 所,达到了“一乡一院”的目标,集中供养五保对象 1650 人,年供养标准为 2160 元。各敬老院均配套了厨房、餐厅、活动室,购置了电视机等娱乐工具,院内修建了猪舍,开辟了菜园,有的还建了鱼塘。对另外分散供养的 3450 人,年供养标准为 1000 元,并实行包扶扶养责任制,使其基本生活得到照料。目前为止,我县还建成了 15 所农村五保之家,为 146 名分散供养五保户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从 XX年起,五保户全部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取消了住院费起付线,合作医疗报销之外的部分由民政部门大病医疗救助金中解决。同时,还建立了五保户丧葬互储金制度,为全县五保老人建立了吃、穿、住、医、葬全方位保障网。 综上可得出如下结论:(1)近几年,虽然我县农村养老事业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农村老年人绝大多数还停留在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阶段。(2)目前开展的社会化养老方式虽然服务对象不多,但却是农村养老方式的巨大进步,对今后不断建立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意义重大。(3)农村个人、家庭、社区(探究阶段)、政府在农村老年人供养体系中互为补充,但个人和家庭的作用较为显着,政府作用较为薄弱。因此,探究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养老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农村经济社会进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农村养老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更促使传统的家庭养...